樂樂陶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衙門“核奪施行”。(27)
這一駭人聽聞的說法傳出後,引起了中國官場不小的震動,在洋務官員看來,赫德這一舉動,大有項莊舞劍的嫌疑。當時赫德正在極力向中國推銷鐵甲艦、蚊子船,曾任船政洋員監督的日意格因為經常指摘英國艦船的缺點,可能成為了赫德的眼中釘。同時,推銷英國船隻的最大競爭對手,無疑是中國國內的造船企業,挑“康濟”的問題,無外乎是給官場人士留下福建船政造艦水平不行的印象。
對於赫德的批評,洋務派官員立刻群起回擊,以防被清流保守派藉機生事。時任船政大臣黎兆棠最先行文總理衙門,稱赫德的行文“足證遇事關心認真”,但是將普通商船規範引用來挑剔“康濟”的做法,“微有不符”。
有別於黎兆棠溫文爾雅的反應,北洋大臣李鴻章的舉動顯得更為有力。先是轉述了事件當事人輪船招商局總辦唐廷樞、會辦徐潤查驗的結果。即“康濟”艦原本是軍艦艦型,“不計裝貨多寡”。商議撥給招商局後,“將船中添配船面,連線船頭船尾,庶使住房之外多裝搭客”。稱“康濟”從馬尾開往上海的途中,“亦覺平穩”,雖然不是商船常用的平底船型,但是穩性與招商局進口的商船並無多少差別。到達上海後,招商局為“康濟”艦投保,“洋行保險驗船人到船細看,均稱船身堅固,行駛平穩,否則船主固不放心,即保險洋行亦不肯承保”(28)。
經過一番事實陳述,李鴻章做出結論性的建議,認為福州理船廳的說法“恐非確論”。此後,李鴻章又再度詳細上奏清廷,力陳“康濟”艦經過實際使用,“亦稱平穩”,所謂尖底船不能用於商用的說法不可靠。在李鴻章的有力支援下,船政大臣黎兆棠等又接連上書澄清,最終化解了這場大風波。
“康濟”撥給招商局後,主要在香港南洋一帶航線航行,實際運用中並沒有出現赫德說的危險情況。隨著招商局商船的進一步增多,1884年左右,“康濟”被調撥給同屬李鴻章淮系的北洋水師。和該級軍艦的首艦“威遠”一樣,“康濟”不久也成了練習艦。
1888年,隨著北洋海軍的正式成軍,軍中急需專門用於培訓魚雷專業士兵的練習艦,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遂決定將“康濟”練習艦改為魚雷練習艦。(29)改造的內容主要是新增武備,回到福建船政進行施工,從之後的情況看,“康濟”艦簡直成了武器訓練平臺,所裝備的武器型號五花八門。共裝備有80磅瓦瓦蘇爾前膛炮一門,12磅阿姆斯特朗炮兩門,87mm克虜伯舢板炮四門,金陵製造局造10磅前膛炮四門,諾典費爾德機關炮兩門,格林機關炮兩門。由於“康濟”艦體改動餘地較小,這些火炮大都安裝在艙房頂部。除此外,另加備了兩具從德國購買的14英寸魚雷發射管,用於教學訓練。(30)
北洋海軍覆沒後,停靠在劉公島鐵碼頭旁準備運載殘存官兵出島的“康濟”。非常巧合的是,這張照片中“康濟”艦左側海面那艘露出桅杆的沉船,就是“威遠”艦。
甲午戰爭時,“康濟”艦未參與主要戰事,北洋海軍覆滅後,日軍將其解除武備,歸還給中國,用以運輸提督丁汝昌等人的靈柩,以及殘存的北洋海軍官兵離開劉公島。1896年,清廷重建北洋水師,“康濟”更名為“復濟”,重新充當練習艦,並參與了從日軍手中收回威海衛的儀式。推測於1910年左右退役。
“澄慶”
1879年7月25日,即船政第三號鐵脅輪船“康濟”下水後第五天,船政第四號鐵脅輪船興工建造,仍然屬於“威遠”級。工期如此緊湊的緣由,在於當年南洋大臣、兩江總督沈葆楨的函商,沈葆楨以南洋海防急需得力軍艦,要求從船政調撥。對於開山之祖的要求,船政的回應相當積極,原本計劃調出“揚武”、“威遠”兩艘軍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