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馬遷安率領著500多人的隊伍撤離了鈴蘭橋,撤到了正北方向約20公里的地方隱蔽,他在執行命令這一點上,有著一絲執拗,畢竟這次破壞鐵路的行動對他來說意義重大,這是他完全獨立的帶領部隊進行的一次戰鬥任務,這種戰鬥除了考驗指揮員的作戰效果,還考驗指揮員在獨立自主的情況下能否有嚴格的時間觀念,能否嚴格執行命令。讓你堅持到17日,決不能16日就退了。
即使打剩到最後一人,17日前我也絕對不會讓鬼子通車,這是底線。
15日晚,撤退命令終於來了。東北局楊靖宇發來一封電報,對原先的作戰命令進行了更改,雲因形勢迅猛變化,蘇軍已勝利完成圍殲東寧要塞日軍的戰役,開始撤軍,馬遷安部截斷鐵路的作戰已達到效果,命令馬遷安撤離可以返回鐵驪縣北的駐地。
撤退行動被遍佈此地的日軍密探發現,引來了哈爾濱方向開來的小谷正雄大隊的追擊,叢林追襲戰重新爆發,為儲存有生力量,馬遷安被迫留下7中隊斷後,自己率領主力向江邊退卻。
馬遷安手中的部隊有500多,追擊的鬼子除小谷大隊外,還有一部分是春秋嶺方向吉松聯隊抽調回來的部隊,共1500多人。吉松在春秋嶺附近圍剿抗聯的戰果不大,耗力不少。直到被哈爾濱住屯軍司令山崗狠狠責罵了一頓後,才知道抗聯大隊人馬又重新殺回了鈴蘭橋將之徹底破壞,並將自己的後勤物資劫掠焚毀一空,自己苦苦追尋的抗聯部隊只不過是一支小小的疑兵。經此打擊,吉松沒有「沉淪」,立即收回了大部分正在四處追擊抗聯的部隊,馬上回到了鐵路線上。
雖然馬遷安有500多人,彈藥糧草也較充足,但是他還是不敢與鬼子進行決戰,他的兵裡有100餘新入伍的本地農村青壯和100餘反正的偽軍,遇到正規的鬼子,這2百餘人的戰鬥力恐怕連30小鬼子都打不過,還容易炸營影響士氣,與其派他們打仗還不如不打。
兩日兩夜急行軍,部隊重新來到了江邊,江水依舊滔滔,馬遷安卻失去了過江的可能。
在預定的地點沒有接應的人員出現,馬遷安提高了警惕,派出了偵察兵,一個小時後偵察兵回報:事態不妙,我們來時的渡江點發生過激戰,所有留守士兵已無蹤影,只遺留了滿地的彈坑和彈殼。
急迫的馬遷安馬上跟隨偵察兵重新潛入江岸附近,在偵察兵的指點下重新驗看了一遍江岸的情況,為防止敵人伏兵,馬遷安與偵察兵沒有太靠近江岸地點,而是趴在一處小高地上,藏在草叢中用望遠鏡仔細觀瞧。
原先藏船藏木排的江叉子裡一片狼藉,所有的渡江工具都沒了影,江面上有一艘小火輪突突突的在巡邏,用望遠鏡向對面江岸看去,能清楚地發現對面出現了簡易的工事,每隔幾十米就有一個,每個工事裡都駕著機槍和擲彈筒,看樣子此段江面已被封鎖。
經過與李鳳山和眾位中隊長簡短的分析研討,眾人斷定:日本人已經發覺自己這支隊伍的來路,現在已經著手封鎖了江面,鎖住了自己退回鐵驪北駐地的通道,妄想將自己這隻小部隊困死在大青山裡面。
怎麼辦?馬遷安面臨的形勢嚴峻,自己這支孤軍遠離主力,前有大江阻擋後有追兵襲來,現在主要的任務已經不是要消滅多少敵人的問題了,而是如何擺脫敵人的問題。
「同志們!形勢就是這樣了,下面我說說下一步打算。」馬遷安神態嚴肅,對著圍成一圈的指揮官快速下達了命令,「一、命令七中隊迅速擺脫追兵火速與大部隊會合,二、待七中隊趕到後,全部人馬立即離開大青山進入沿江平原向正東方前進,利用我們擁有馬匹的優勢,順松花江沿江平原地帶快速進入到張廣才嶺,三、進入張廣才嶺後尋機隱蔽,待敵人鬆懈抓不到我們蹤跡之時,突然出山以最快的速度在通河與依蘭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