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何為煉氣 何為築基 (第1/4頁)
來路蕭瑟皆作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此篇為作者胡編亂造的修道的基礎知識,屬於娛樂內容,切勿輕信!
不喜歡看講解和分析內容的可以直接跳到下一章。同步發下一章,算是補償。)
姬無雙自從來到這個世界,就一直嘗試用自己已知的三個世界的知識來解析修行的本質是什麼。
達到築基的方法是煉氣之道。
那怎麼就算煉氣呢。
從科學的角度來講,就是架構丹田和體內經絡,形成一種炁的運轉體系,讓炁在經脈中流轉,達到隨取隨用的一種狀態。
那麼炁是什麼,經絡又是怎麼樣來運轉的呢?對道而言,道家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理解又是怎樣的呢?
姬無雙認為,道就是混沌的那個點。類似於宇宙大爆發的那個寄點。
一生二,即混沌生陰陽,也正是所謂的無物不陰陽。
二生三,這個三就是連線陰與陽的紐帶,也就是“炁”,是物質轉化和溝通的一種媒介,陰陽有了這個紐帶即可化生萬物。
那麼,何為道?
“道”的含義,姬無雙曾經在大考的時候,盜用過道德經裡的解釋: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而上古道德經與之稍有不同,而是:有“物”?(kun)成,先天地生。
這個“?”字用的極妙,把陰陽交雜形象的描述了出來。後世的《道德經》把?(kun)改為混,雖然也能解釋的通,但意義已經發生了些許的變化。
這句話點出:“道”也是“物”的一種。
那麼“物”的本質又是什麼呢?
姬無雙來到遊戲中之後有了新的感悟。他認為“物”是由虛幻的“炁”與實體的“質”融合(?合)而成的。
從中華文化的古字來解析。
“炁”字:從“旡”(jì),從“火”。
“旡”在甲骨文與“欠”字同源。
“旡”的意思是吃飽狀態下打嗝的樣子,“欠”就是沒吃飽狀態下打嗝的樣子。
“旡”字下加一個火字,意為人在吃飽狀態下,有了能量這種表現的一種形態。
那麼解釋下來,“炁”的本質就是:“炁”是一種虛幻的東西,它的表現特徵就像火一樣,是維持生命運轉的一種能量。
那麼再看“物”的另一部分,實體的“質”。
“質”古文寫為“質”。從“斦(YIN)”,從“貝”。
“斦”,由雙“斤”構成。
“斤”字在甲骨文是由正反兩個“?”相交構成。
“?”在古文中就是“斧”這個字,也就是斧子的意思。
古文的“斧”字,從“辛”,從“卜”,表示的意思很形象:上古之時的古人,把木棍的一端綁上石鑿來做成斧頭。
“斦”的意思就是用兩把斧子反覆的鑿,把物體鑿到粉碎的狀態的這一個動作。
而“貝”,就是貝殼,是人類最古老的貨幣。
那麼由古字的構成來看,“質”的意思就是,貝殼在斧子的反覆鑿擊之下產生的那個最小的不可再分割的顆粒。
這個最微小的顆粒就是“質”。
姬無雙上一世學化學時學過,原子是指化學反應不可再分的基本微粒。中華古文化中“質”概念和它是十分的接近的,而這一概念,中華的古人領先當時的世界數千年的時間。
那麼解釋下來:
“物”的組成,就是由虛無的“炁”與這種最小顆粒的“質”構成的。
“道”也是如此。
從陰陽來看,質屬陰,相對不變;炁屬陽,相對變化。
這就和原子的原子核和電子的解釋十分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