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閒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從小向南就懂得一個道理,撒謊不是好孩子。
無論你將這個謊言圓得多麼完美,總有一天,它都會被揭穿,因為真相不會撒謊,歷史不會撒謊。
所以,從小到大,向南都是一個誠實的好孩子,從來不欺騙老師和家長。
當然,他學習成績好,也用不著說謊。
可是這一次,他不得不說一次謊。
不說謊,他的秘密就會暴露,就會被當成異類。
說不定就會發生一些他不願意看到它發生的事情。
這是向南所不能接受的。
所以,他只能在心裡對薛釗博說一聲「抱歉」了。
場館裡的掌聲持續了很久,甚至連外面的工作人員都被驚動了,偷偷開啟門,想看看裡面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可他們看了半天也沒看明白。
這被圍在中間的那個帥氣的年輕人,是哪個明星?
還有,是現在的老頭老太太都這麼潮了,還是我已經out了?
他們追星都追到這種程度了?
工作人員們看向向南的眼神之中滿是敬佩:
這個明星了不起,只聽說過少婦殺手,少女殺手,還真沒聽過還有老頭老太太通殺的明星!
厲害!
……
掌聲漸漸回落,但不少人的臉上的神情依舊是激動難抑。
這時候,又有一個人中年修復師舉起了手,高聲問道:「請問向專家,我看您在修復古籍書頁和古畫畫芯時,分別用了兩種不同的補紙,請問這個有什麼區別嗎?」
這個中年修復師向南之前沒見過,但他依舊朝他笑了笑,抬起一根手指道:「第一,是顏色不同,在熬製紙漿時,必須選擇和待修復紙質文物顏色相同的補紙,如果找不到合適的,就自己調製顏料,這樣修補之後,就不會有很明顯的色差。」
頓了一頓,他又繼續解釋,「其次,需要選擇和待修復紙質文物材質相同的補紙,但可以不用和傳統修復技術一樣,還需要顧及補紙的厚薄程度、紋簾疏密和走向等方面的原因。」
由於紙質文物用紙在不同朝代、同一朝代的不同時期、不同地域都有所差異,因此紙質文物用紙種類非常繁雜。
常見的就有皮紙、麻紙、竹紙和混料紙(如宣紙)。
皮紙,是用楮樹皮和桑樹皮所造的紙。
皮紙產生於唐代,由於皮紙生產成本較高,故一般講究的書才用皮紙印,其主要原因是因為皮紙堅韌、抗蛀,比麻紙更加潔白平滑。
有的皮紙在生產過程中也加入一些麻料,所以用肉眼看,有時候皮紙看上去像麻紙。
明代官方刻書主要是用皮紙和白棉紙,故而從收藏角度上看,凡皮紙本書大部分都是好書。
對於收藏初入門者,這是一個簡單的辨認辦法。
麻紙是華夏古人的重要發明,由東漢蔡倫改進,成為中國古代圖書典籍的用紙之一。
它是一種大部分以黃麻、布頭、破履為主原料生產的強韌紙張,有白麻紙、黃麻紙、麻布紋紙、桑麻紙等多種型別。
竹紙產生於唐末,但沒有普及,到宋代才大量使用,它是常見的幾種明清用紙中,除土紙外最差的一種。
除了這幾種常見的之外,還有藏經紙、毛邊紙、官堆紙、毛太紙、開化紙等各種各樣的紙張。
如果哪個修復師運氣不太好,碰到一本用這幾種稀少的紙張製作的書籍,那真是頭都要大。
因為連補紙都不一定能找到。就算找到了,也不一定是完整的。
所以,「珠聯璧合」這種修復技術的出現,實際上也是彌補了傳統修復技術裡的一種缺陷,就算找不到完整的補紙,找到材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