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閒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誒,怎麼就走了?」
孫教授一見,連忙驅動電動輪椅追上了賈昌道,笑盈盈地說道,「更精彩的接筆部分還沒開始呢!」
「我說你這老頭夠壞的。」
賈昌道一邊繼續往外走,一邊氣哼哼地說道,「你早告訴我,那幅《山居圖》是向南一手修復的,我還考驗什麼呀,直接讓他替你去故宮不就得了。」
孫教授也不生氣,呵呵笑道:「我早告訴你,你也得相信啊!」
「別人說的我不信,你說的我還能不信?」
話雖然這麼說,可賈昌道如果沒有親眼看到向南洗畫、揭裱做得這麼順暢如意,孫教授即便真的提前跟他說了,他的心裡也只會是半信半疑。
沒辦法,誰讓向南這麼年輕呢?
21歲都不到的古書畫修復大師,這話說出去,也得有人信哪!
孫教授笑得眼睛都眯起來了:「下面的修復工作你真不看了?」
「不看了。」
賈昌道忽然停下腳步,轉身看著孫教授,打趣道,「等他修復完了,把成品給我欣賞欣賞就行了,我才不給你機會炫耀你的好徒弟呢!」
孫教授聽了,笑得更暢快了。
在華夏文博界,還有什麼能比自己一手教出來的好徒弟被人稱讚更開心的事呢?
……
賈昌道和孫教授的離開,絲毫沒有影響到向南的工作。
在他的眼裡,旁邊有沒有人參觀,或者有多少人參觀,跟他一點關係也沒有。
此刻,全身心地投入到這幅古畫的修復工作中,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因為,他挽救的不止是一副古畫,一件文物,更是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
在將命紙與畫芯完全剝離後,接下來的步驟就是修補畫芯。
修補畫芯最關鍵的,就是材料的選擇。
比如字畫材質分為紙本和絹本,材質不同,修復的方式也就不同。在修補過程中紙本要注意紙張簾紋的走向,絹本則需注意線的經緯,補料要保持與原作品的一致性才可運用。
這幅清代的《仿黃公望山水》的材質是絹本的,因此,向南也必須挑選年代相同或相近,顏色也基本一致的絹紙進行修補。
而在修補畫芯之時,揭命紙時帶起的纖維,在這道工序中得以平復。
偌大的古書畫修復室裡,安靜而祥和。
向南一個人躲在裡面,整個人都沉浸在了古書畫的修復工作之中,忙碌而有序,表情平淡而又一絲不苟。
過了許久,向南終於長出了一口氣。
從上午忙碌到現在,他已經完成了一幅古畫修復工作的百分之九十,只剩下接筆和最後的裝裱了。
接筆的過程則是整個修補過程中最為至關重要的一步,一般遵循「先小後大,由上向下,寧淺勿深,寧幹勿濕」的接筆原則,從而使得整幅畫面色彩一致。
實際上,對於一張破損的古畫,修復好之後,畫面缺失的部分該不該接筆補全,業界一直存在不同觀點的交鋒,至今仍沒有統一的標準來遵循。
當下的普遍做法是,華夏大陸博物館的古書畫修復師會傾向於在畫意破損處進行補筆,而大陸以外的博物館大多採取的做法是隻有全色沒有補筆。
接筆跟創作是兩回事情,畫畫得好不一定接筆就接得好。
因為接筆的關鍵之處在於,負責接筆的人要深知畫意、用筆和畫作在當時朝代的習性,從而延續原作的精氣神。
如果不懂這些,強行接筆的話,那就是狗尾續貂了。
向南小心翼翼地將處理好的畫芯貼在長案對面的牆壁上,然後拿起一支毛筆,開始給畫面缺失部分進行接筆。
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