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遇害者是尹南正,京中一名副都統,正二品武官,被刺死在同樣是副都統的黎淵府門口,致命傷是胸前的劍傷,身上也有多處劍痕。巧的是殺人者被恰巧經過的巡防官兵當場拿獲,那人不是別人,正是黎淵。
黎淵被拿獲時,也是全身劍傷,看來是經過了一番打鬥,案情雖明瞭,但此事涉及軍方,不知是否另有隱情。洛陽府尹有些頭大,在羈押了黎淵後,做了些初步問詢,便將案件報了上去。
兩名京城高品級武官持械鬥毆,且還是在官宅區,連皇帝也被驚動了。此二人平日裡在軍中慣愛拉幫結派,黨鵬眾多,勢力盤根錯節,一時之間軍中議論之聲呈鼎沸之勢,有要求替尹南正主持公道的,有為黎淵申辯的,也有無立場者人心惶惶,皇帝雖心內氣憤,恨透了這兩個膽敢在京城重地鬥毆、挑戰他天子威嚴的人,面上卻不露聲色,下令嚴查。
若說在軍中誰與此二人關係最密切,所有人都會心照不宣地想到薊崇,尹南正和黎淵都曾是薊崇的手下,被他一手帶出,雖未經歷過滅周立炎,算不得開國功臣,卻在近些年靠著薊崇在軍中平步青雲,所以發生此事後,有許多雙眼睛都在偷偷瞧著薊崇,只是不敢被他察覺。
案件發生在夜晚亥時,於第二日一早上達天聽,皇帝也很快下旨,令刑部和大理寺會審嚴查此事,不管結論為何,必須要做到罪證確鑿。
皇帝心中一思襯,不論是尹南正還是黎淵,在軍中甚至六部、九寺都有些人脈,難保此次審案有所偏頗,再者這二人都是薊崇的得力屬下,尹南正已死,薊崇有可能為了保住黎淵而暗中施壓於刑部、大理寺,他想了又想,還是得要有內閣重臣主理此案才行。
可他自己也知道,如今的內閣文臣多為平庸無能之輩,得用者除了首輔童高,唯有一個項頌良。他決定讓童高介入此案,雖然那尹南正與童高沾親帶故,不過也無妨,項頌良與童高有些不對付,令他協理,童高便無法擅專了。
皇帝撫了撫鬍鬚,這幾月以來,項頌良的樣樣功績他都看在眼裡,如今看來,項頌良也是個大材。於是他在頒布指令後又將童高、項頌良兩人留下,下了暗旨:童高在此案只是掛個名,以顯皇帝對此事的重視,具體審案還是由項頌良負責,童高只最後把關即可。
兩人諾諾應下,童高暗中握緊了雙拳。
作者有話要說: 哈哈哈表白啦
這個表白是即興寫的,怎麼樣啊?
這已經是一個單身狗能想出的很浪漫的表白了,不要怪我……
一會兒二更,喵~
☆、第37章
比起外界的一片恍然,項頌良和一幹辦案人員的思路卻尤為清晰。尹南正在軍中是出了名的武功高手,若論京中有誰能與他相較,那必是同樣武狀元出身的黎淵,且巡防官兵發現時,尹南正剛斷氣,身旁只有黎淵一人,兩人手中的劍都沾滿了鮮血。在進一步調查後確認後證實,尹南正身上的致命傷和其他劍痕與黎淵的劍相吻合,黎淵身上的傷也是如此,案情十分簡單明瞭,就是一開始洛陽府尹初步判定的持械鬥毆。
案情簡單,但其中牽涉的方方面面卻有點複雜。哪怕是不通軍中人情的人也都略有耳聞,其實薊崇對黎淵是有些忌憚的,比起黎淵,尹南正更加得薊崇信任,是他真正的心腹,此事將薊崇推至風口浪尖,他根本不敢在此時來干涉辦案。項頌良辦事極快,刑部大理寺在他指揮之下不過兩日便將證據收集齊,黎淵在確鑿證據下也不得不吐露實情:是尹南正刺殺他,那日他回府晚,感到身後有人來襲,情急中便與來人打鬥起來,待他看清那人竟是同僚尹南正,便心知不好。尹南正的功夫不弱於他,他見對方每一劍都衝著自己要害而來,只得下了死手。
&ldo;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