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怯薛衛 (第1/2頁)
莫嘻鴿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冬季隨著拓跋部士兵每日的嚴苛訓練悄然流逝,揭過時間這本厚重的書,撕下一張又一張書頁。
積雪開始融化,慢慢地露出黃黑色的地皮,雪水滋潤著泥土,浸溼著去年的草楂。
被積雪覆蓋了一個寒冬的草根也從沉睡中醒來,開始漸漸地、倔強有力地推去那些陳舊的草楂爛葉,奮力地生長起來。
拓跋部的部眾,也像這原野上的青草,開始逐漸豐茂。
現在的拓跋部,有著四萬多的部眾,分為六千餘戶,相應的兵力也就達到了六千餘人。
拓跋律麾下有三千餘名新老混搭的輕騎,陶柏也不負眾望地拉起了一支兩千餘騎的山越兵。
最東北角的山越部落算是讓他嚯嚯了個遍,有些不光是被連哄帶騙的把整個部落都遷了過來,甚至還將那一片的冬筍都刨完了,現在拓跋部的畜牧更是增加了鹿群。
這些山越部落剛到拓跋部,就被分戶抽調了青壯。
拓跋部三天一小練,五天一大練的節奏讓這些新兵苦不堪言。
不過好在,拓跋宏管飯。
經過了一個冬季的訓練,老帶新的隊伍是磨合了不少,但相應的,糧食也快見底了。
訓練耗費的是力氣,劇烈運動比起靜坐一天,消耗的糧食可是要多得多。
饒是以拓跋部積累下來的存糧,也快要撐不了多長時間了。
不過春天總算是來了,冬天訓練說到底是沒多少活幹,在其他三個季節家家戶戶那都是要放牧的。
拓跋部的軍隊並不是完全脫產的軍隊,部落的糧食不足以支撐每日這麼大的消耗。
除了拓跋宏的親衛完全脫產,大部分的騎兵還是採用了募兵制,平時騎兵們就該放羊的放羊,該放牛的放牛,自己養活自己,部落一般不管飯。
只有平時訓練消耗和戰時徵召作戰,才會給予一些糧食。
而原先募兵的時候,牧民們是需要自己備上戰馬,備上彎刀牛角弓等武器,帶上肉乾、乳酪、馬奶酒等乾糧。
不過拓跋宏發現士兵們的武器良莠不齊,差別也大,從彎刀到牛角弓,那些鈍了的,或是看起來老舊的,拓跋宏會給他們換上制式的武器。
但其他因製作材料不同,大小或是弧度不同,說實話,拓跋宏管不著。
他不會強求每個人都用制式的彎刀和弓箭,每個人的力量和感覺都是不同的,制式武器未必有牧民們世世代代傳承的那些所謂“傳家寶”更好。
一件趁手的兵器只要能跟隨主人的感覺,帶走敵人的生命,那就是極好的。
武器的千篇一律未必能釋放出麾下騎兵全部的實力,只要陣容保持穩定,軍隊的進攻防守能夠如臂揮指。短兵相接之時,草原人恰恰就是憑與生俱來的能力和嗜血的本性才能如此勇武。
大帳中。
拉克申和阿瑟像兩座鐵塔般,矗在拓跋宏兩側。
大帳周圍是四百六十二名怯薛衛,新加入的部落還有待考量,於是目前就暫定了幾個月前選拔的那批人。
怯薛二字,簡單來說就是番直宿衛。
分別由宿衛、箭筒士、散班組成。
宿衛主要負責拓跋宏大帳周邊夜間的戒備。
箭筒士由能拉動重弓的精銳箭手組成,可以說整個拓跋部除了已經就職的猛安謀克,其餘箭法最好的一批人都匯聚在此。
散班則完全由各個千戶百戶和各部頭人的子嗣組成,只要足夠忠誠,對於他們而言,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機會。
在非戰時,“怯薛衛”的分工是這樣的:兩百零八名精銳宿衛分兩批輪換,負責夜間保衛拓跋宏的安全。九十六名箭筒士和一百五十八名散班則負責白天的防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