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羊小星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看著倫文敘遠去的身影,李傑覺得倫文敘猶豫去不去國子監,一來是師傅陳獻章年紀大了,倫文敘不想那麼早離開師傅,二來是去京城的資費問題,不過只要他這次鄉試取中,資費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到時候李傑也可以藉機送一筆豐厚的賀禮給他,無端送錢給他,以他的性格決計不會接受的。 回到家後,王夫人見李傑臉上的倦色心疼的說道:“平之,累不累?累了就趕緊去休息吧。” 李傑搖了搖頭:“不累,只是在號舍內沒法洗漱,有點不舒服,洗個澡就好了。” 林振南在一旁說道:“怎麼樣,此次有沒有把握中舉?” “應該不成問題,至於名次就不敢說了。” 林振南聞言哈哈大笑:“好啊!好!十三歲的舉人,好!” 李傑見到林振南得意忘形的樣子無奈的笑了笑,隨後說道:“爹爹,在沒放榜之前不要出去亂說,要是沒中可就要鬧笑話了。” 林振南罔若未聞,繼續大笑,王夫人見狀狠狠地扭了一下,隨後瞪了他一眼。 見王夫人的眼神,林振南訕訕的擺了擺手:“不會出去亂說的,我保證!” 李傑看到兩人的動作笑了笑沒說什麼,林府內只有王夫人能震住林振南。 八月十二日,第二場考試開始,二場試論一道、判五道,詔、誥、表內科任選一道,論要求三百字以上。 論題是考察士子對一些重大治國問題的闡述和理解。詔、誥、表、判均屬於公文寫作,考察士子的公文寫作能力,要求考生模仿漢唐皇帝、大臣的言行,寫出相應的誥、詔、表,一般都是漢表、唐詔、宋表。 第二場考試對於李傑來說難度不大,有著後世的見識寫好這些不難,關鍵只要避開忌諱之處,切合實際的答出來便可以了,再加上第一場已經考完,第二場、第三場只要達到平均水平即可,畢竟考官們評定主要還是以首場的經義為主。 同第一場一樣,應試士子四更天搜檢入內,李傑早早的便起來了,吃完精心準備的吃食,提著考箱出門去了,馬車一頓一頓的緩慢前行著。 待到貢院門口,士子們的表情完全不同於第一場考試時的樣子。對於第一場考試信心十足計程車子,面帶笑容的聚在一起談笑風生,畢竟第二場、第三場比重不大,可以輕鬆應考。 而那些覺得第一場考的不好的,臉色如喪考妣,機械的前來參加第二場考試,當然也有人考完第一場之後便不來的,不過這種人是少數,大部分人還是抱著萬一的希望前來應考。 連續高強度的考試,也讓一些身子弱計程車子不堪重負。一些年紀老的和年紀幼小的考生,此刻面色慘白,彷彿風一吹就要倒下了,沒有一個好身體也應付不了如此強度的考試。 看著龍門前的眾生態,李傑不由感慨,在這個時代科舉是大部分人唯一的出路,眾人對於科舉的渴望超乎想象,一旦中舉,之後的生活就完全是兩個樣子了,中舉後可以免除徭役和賦稅,如果中舉人非常年輕,不少人會送錢送地資助你,總之舉人和秀才的待遇完全是天壤之別,窮秀才很多,但是窮舉人就很少了。 龍門開啟,士子們有序的依次經過搜檢進入考場,不一會便到了李傑,經過一番搜檢進入考場,號舍仍舊是第一場考試的號舍。 進入號舍之後,李傑盤膝而坐靜靜的等待著考試的開始。 咚! 明遠樓的鼓聲響起,意味著考試開始,書吏們將考卷分發給考生們。 拿到試卷後,李傑將所有題目先大致閱覽一遍,發現都是常規題目,沒有什麼難得,便開始專心答題,先從第一題論開始。 題目:禮以安上治民。 很常規的一道題目,論禮在鄉試、會試之中已經考了無數次了,基本上該寫的觀點都被寫盡了,很難在其中寫出新意了,即使讓李傑寫也很難寫出彩,因為後世的一些觀點雖然先進,但是很難讓考官們認可,畢竟你只是一個生員而已,沒有掌握話語權的情況下貿然提出,只能引人恥笑而已。 按照經義傳注中規中矩的答完論後,看向剩下的題目,詔、誥、表分別是:“擬唐以姚元之兼紫薇令詔(開元二年)、擬唐以張九齡為中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