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寶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慈善堂有收容百姓的登記簿冊,李管事核對了一番,然後將人挑了出來,總計有七戶在這名單之上,都是全家一起逃過來的。欠得多的有二十多兩,少的也有七八兩,當然算的是本金加利錢,實際上的本金並不多。
李管事又細細問了一遍,這些百姓倒也沒有隱瞞,坦承確實欠了債,隨即都跪在趙然面前,請趙然相救。
又是高利貸!趙然無奈,向劉班頭道:「回去告知你家董縣尊,這債,我慈善堂應了。」
有了趙然的承諾,劉班頭便也算是完了差事,可以回平武縣結案了,因此不敢再逗留,帶著一幫差役離開了慈善堂,來的時候囂張跋扈,走的時候卻狼狽不堪。
趙然目送劉班頭等人離開,關二在身邊嘆息了一聲,道:「看不出來,姓劉的倒還是硬骨頭。」
趙然隱約覺得有些不對,但一時之間也無法可想,只是搖了搖頭。他現在要處理的是這七戶逃到慈善堂的窮苦人家,暫時沒有精力顧及其他。
趙然確實為了修煉功德力而大做好事,但做好事絕不能濫做,否則不可能長久。比如這七戶逃至慈善堂的人家,趙然當然有財力幫他們還債,可如此一來,就會在慈善堂中形成不公。每個人都有小算盤,都會私下裡想:你慈善堂替這七戶人家還債,等於變相給了他們一筆銀錢,那我為什麼就落不到一個銅板呢?機靈點的也許會由此自動腦補出一條掙錢的路子:我也去借錢,然後躲到慈善堂來,你趙道長不是錢多嗎?到時候讓你趙道長幫我還錢就是了。
如果這個念頭不能遏制住,那趙然就不是趙善人了,而是趙傻子,是所有人眼中的冤大頭。
因此,趙然也不藏著掖著,當著所有人的面,將這個道理直接講透,頓時息了少數人的心思。那七戶欠債的百姓當即有些犯暈,心裡七上八下,不知道究竟是還錢呢還是不還錢。
趙然的解決辦法其實不複雜,就是債務轉移——將欠債的債權贖買過來,由慈善堂持有。他準備拿出一千兩銀子,成立慈善堂善金,這筆善金專門用於贖買窮苦百姓的高利貸債權。也就是說,這筆債暫且由慈善堂承擔,幫助百姓還錢,然後百姓再把錢還給慈善堂。當然,債期會酌情延長一倍或者兩倍,最多不超過三倍。
舉個例子,有人被逼無奈之下,向大戶借了十兩銀子,約定五分利,半年還款。如果他無法還錢,慈善堂可以出面,將錢還給債主,然後向這戶百姓收債,但還款的期限會延長到一年、一年半甚至兩年。
如此這般,百姓便有了還債的能力,慈善堂的損失也幾近於無。百姓們自是歡欣鼓舞,趙然也樂得增添功德。
不過金久卻忽然湊到趙然身邊,耳語道:「方主,我剛才看了,這七戶百姓都有平武縣開具的路引。」
趙然一聽,頓覺不妙。
第二十二章 疑竇叢生
路引這個東西,對於生活在大明朝的大多數老百姓來說,是一件跟自己毫不相關的事情,因為他們基本上這一輩子就不會離開縣境。而對於那些需要經常出遠門的商家和販夫走卒來說,則重要得多,沒有路引,他們將會被治罪並遣送原籍。
現在的問題是,這七戶逃債的窮苦人家是哪兒來的路引?既然是舉家逃債,他們會去縣衙申請路引嗎?正常情況下,平武縣的胥吏又怎麼可能給他們開具路引?
趙然第一反應就是讓金久安排人手去盯梢那幫剛剛逃走的平武縣衙役,然後立刻讓李管事把這幾份路引呈到自己面前。
一一瀏覽,這七份路引完全合規,最後趙然把目光集中在了日期上。所有路引的開具時期都是七天前,也就是說,這些路引是同一批開具的。
趙然將七戶人家召集過來仔細詢問,很快就瞭解到事情的經過,然後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