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然而以一己之身用作老父弱弟的踏板,她心頭實在不甘。
杜家沒落,她向來知道,否則杜家女何必要去韋家讀書。然而,祖上餘蔭真的已經用盡了嗎?
杜家的世系向上可以一直追溯到漢武帝時期的御史中丞杜周,其後八百年更是名臣輩出,單隋末便出現了兩位彪炳千秋的謀臣。其中,杜如晦追隨李世民多年,居玄武門首功,運籌帷幄,尤擅謀斷,凌煙閣位列第三。反觀杜淹,聰慧明利,一生數度改換門庭,毀譽參半,卻始終執宰輔之職。
兩位杜相在世時,杜家榮列李唐第一流世家,與長孫家、韋家、房家、楊家、裴家等並駕齊驅。兩房子孫皆以『帝王師』為目標,汲汲營營於仕途功業。
然,一國一姓一家一人,時運高低天差地別。自貞觀初年杜淹、杜如晦相繼過世後,杜家連年不利,錯過了整個貞觀盛世。
杜如晦的小兒子杜荷捲入『太子李承乾玄武門逼宮案』,事敗被殺。長子杜構也受牽連被奪爵流放,死於嶺南。至於杜淹一脈,逐代降等襲爵,再無佼佼者建立功勳。
不幸中的大幸,相比於被踢出《氏族志》的房家,杜家雖然失去爵位,卻保住了世家身份,子孫還可參照恩蔭制度出仕。
武周代唐、韋後亂政、先天政變……
連番變動之下,杜家如江河浮萍,隨波逐流,離皇權越來越遠,聲望大大不如從前。
及至杜有鄰出生時,杜家已經分出十五個房頭,其中幾支遷居外地謀生,獨長房出了個天子近臣杜審言,偏偏因事獲罪,被貶出京,他的兒子杜並不忿,竟暴起當眾謀殺長官。
這件事震驚朝野,再次把杜家復興的希望掐死在搖籃裡。
杜若的祖父做著禮部從六品小官,數十年毫無起色,唯有寄望於杜有鄰。他也算爭氣,三歲開蒙,薄有文名,從萬年縣八品起步,十年升入東宮。
那時候李瑛剛剛被冊立為儲君,他的生母麗妃趙氏隱隱有被惠妃取代的勢頭,但儲位在手,尚意氣風發。能被選入東宮的官員都以為自己是明日之子,前途不可限量,摩拳擦掌預備大幹一場。
沒成想,就在杜有鄰進入東宮的開元十三年,隨著郯王、忠王、鄂王相繼成年,聖人忽然明旨不許皇子出京就藩,為免皇子興建王府侵佔土地,更下令各人分院居住,起居由宮闈局統一看管,更嚴格限制結交群臣。
這片地方,初名『十王宅』,後名『十六王宅』,如今已住了二十來位親王。
皇子集中居住世所罕見,僅在武周代唐時發生過,是則天皇后控制李唐宗室的手段。當時『五王宅』住了睿宗的五個兒子,也包括今日的聖人李隆基。
這種安排再度出現,長安城議論紛紛,獨杜有鄰心底竊喜,暗道限制親王涉政豈不就是獨尊儲君?他翹首盼望李瑛出閣統領東宮,痛痛快快乾一番事業,萬萬沒想到,聖人再度出手,卻是將李瑛留在興慶宮居住,無事不可往來東宮。
如此一來,東宮屬官無枝可依,無差可辦,徹徹底底成了閒職。
身為李唐臣子,輔佐李唐社稷,起落自然受制於主君。所以滿懷期待雖然落空,杜有鄰並不憤懣,他甚至慶幸適逢雄主,有能者大可乘風而上,功垂千古。
聖人看重臣子相貌,喜用文辭華麗之人。
前者是杜有鄰的長處,後者他可以練,可以學,十一年時光滔滔而過,中年的杜有鄰風度翩翩,文采出眾,繡口一吐便是錦繡文章。
可是他的仕途停滯不前,官職再也沒有變化過。
上回韋氏當著杜有涯的面,說他『身無寸進』,已經是客氣。
準確的說,最近十年的杜有鄰是每況愈下。
今日的東宮,遠遠不及前朝,甚至則天皇后時的東宮。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