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三鮮伊麵?那是啥?」母女倆異口同聲的問道。
昨天晚上寧欣將寧父的那本菜譜拿出來又細細的看了一遍。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當初冷慧拿到那本菜譜的時候,她對廚藝是一竅不通的。
能夠火起來,一來是趕上了好時候,再來也是因為那菜譜真的寫的夠細。
不知道寧父當初寫的時候是怎麼想的?他並沒有如這個時代的大多數人一般,將那些菜量,調味品全部都寫成適量,一小勺。
而是實實在在的寫明準確的重量。
他甚至還有一套專門的計量工具,實在無法確定的時候,他就會寫一小匙,最小號瓷湯匙。
所以說,原書的作者為了幫助冷慧,那真的是操碎了心。只恨不得把一切好東西都嚼碎了餵到她嘴裡。
可越是這種得來太過於容易的東西,人就往往越不珍惜。
寧欣敢保證,別看冷慧拿那菜譜一拿幾十年,她根本沒有真正的好好去琢磨過它。
就好像,寧父在菜譜最後寫的那幾個創新菜。
因為當時反覆試驗,修改,所以塗抹的痕跡非常重,最後也沒有來得及謄抄。
就顯得雜亂無章,像是胡亂塗鴉一般。
但是——那才是這本菜譜的精華!
畢竟那是老爺子在自己多少年廚藝的基礎上進行的再創造,和之前從師父,或者從別的地方學來的手藝完全不是一碼事兒。
寧欣剛才說的那個三鮮伊麵就是寧父在菜譜最後面寫的一道創新菜。
說是創新菜,其實在後世寧欣吃過很多次。
想來天下廚藝也是有相通之處的。
即便寧父這邊的手藝失傳了,別的人也能夠慢慢的再琢磨出來。
但不管怎麼樣,以寧欣所瞭解的,這道主食即便在後世也要差不多在八十年代後期才會出現。
原因無他,因為那時候人們的生活富足了,對物質要求越來越高,廚師們才會花更多的心思去研究新興菜。
而現在的大飯店,但凡有一兩個特色菜,就不怕沒人上門,廚師沒必要花那個心思。
而小飯店的廚師沒那個能力。
寧欣篤定,冷慧也一樣不具備這個能力。
不是她小看那個女人,實在是形勢放在這裡。就好像這個伊麵,如果要量產,只有兩個途徑。
一,專門僱個人和麵,擀麵,二,有壓面機。
這兩條冷慧現在一條也做不到。
而寧欣的藥膳房馬上就要開業了。
她是要做面點的,和麵機,壓面機這些東西自然是必不可少。
「三鮮伊麵是一種主食。麵條是特別加工過的,做好後還要過油炸。不過這個面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長時間存放。做的時候就跟下掛麵一樣,用水煮熟了再炒或者做成湯麵都行,簡單便捷,味道還好。具體怎麼做,一句兩句也說不清。我回頭做一些,然後叫你們回家裡學。你們一看就明白了。」
寧秀秀和陳靜都趕緊點頭,卻絕口不再多問一個字。
兩個人心裡都明白,這才真的是人家的家傳絕學呢!
寧欣願意給她們解釋,是因為大家是一家子人,對她們放心,也是表示尊重。
可再追著問,就是自己不懂事了。
看姑姑和表妹的模樣,寧欣也知道她們是怎麼想的,也不再多說。
她想了一下,將話題轉到了另外一個地方。
「姑,小靜,要是把伊麵加上,那你們以後的工作量就大了,而且咱的收入肯定就要更多了。我想問問,你們以後是什麼打算?」
她這話將兩個人全給問糊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