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餘姨娘邊說邊瞧著三姑娘的神色,見她面色果然緩和了,這才攬了她的肩繼續道:「你如今讀了幾年書,長了不少見識,應當能明白太太為你們延請西席,教導你們琴棋書畫的苦心。你與姨娘不一樣,你日後是要嫁去夫家做當家主母的,自然要用心學業。學些男子們懂得的道理,如此才能更好的幫扶夫君,協家理事。至於想跟著太太管家,也不用心急,等大奶奶生了這一胎,太太騰出了手,自然會安排」
三姑娘聽著餘姨娘絮絮叨叨的話,心思逐漸清明。她鬆緩下來剛剛挺的筆直的腰背,靠在了餘姨娘的肩頭上,不好意思的道:「姨娘,您別生我氣,剛才是我一時想差了,這才口不擇言,以後再不會如此了。」
餘姨娘摸著她的頭髮溫柔的道:「姨娘怎麼會生你的氣,我只盼著你這遭之後能懂事些,往後行事說話多些穩重才是。」
世安院。
季縈歇了午覺,起來時陳氏正與吳媽媽並府裡的幾位管事媽媽說話。她也不去打攪,逕自坐在臨窗的大炕上翻看擺在炕几上的帳冊子。
她看的認真,直到芳露進來回稟:「太太,京城肅王府的人來了。」
陳氏聽的一怔,恍惚道:「哦?來的什麼人?人到哪兒了?」
芳露恭敬的道:「劉管事打發了前院裡的小子來稟報,說是肅王府主家身邊的人,隨行的嬤嬤們要來給太太請安。這會兒怕是到了二門外了。」
陳氏聽了心中一凜,肅聲道:「快,吳媽媽,你親自去迎一迎。」又吩咐芳露:「你去綴錦院請大奶奶過來。」
等吳媽媽她們出去了,陳氏又喚了芳濃進了給她和季縈兩人拾掇了頭髮,又齊整了衣裳。
不過一刻鐘,外面有小丫頭高聲通稟:「大奶奶來了。」
柏氏進屋給陳氏行了禮,就由丫環扶著在陳氏下首的鋪了紅色團花錦緞軟墊的椅子上坐了,問陳氏:「娘,我聽著京裡來人了,可是府裡出了什麼事情嗎?」
陳氏搖頭道:「不是咱們家的人,是肅王府派了人給咱們府上送年禮來了。」
「肅王府?」柏氏微驚。「這……他們家怎麼會給咱們送年禮?就算我們兩家要走禮也該去京城的府上才是。」
陳氏頓了頓,道:「難怪你不知道。這是一樁舊事了,當年你妹妹在京裡時曾由老太爺做主定了門親事,定的就是這肅王府的世子。」
「什麼?六妹妹定親了?」柏氏驚呼,她知道婆婆說的妹妹只能是六姑娘,其她幾位姑娘從未去過京城。
「這,這可真是……」她驚訝的說不出話來。
轉頭瞧著季縈臉上的坦然,便知這事六姑娘自己是知道的。柏氏想起大爺曾跟她說過,六姑娘從京城被送來時才七歲。
既然是在京裡定下的,怎麼這麼多年了府裡的人從未聽說過。
陳氏像是知道她心裡的疑惑,解釋道:「雖說定了親事,但當年兩個孩子年紀都還小,老太爺老太太的意思是不必到處宣揚。」
柏氏聽著理解的點了點頭,看陳氏再不欲多說的樣子,壓下了滿肚子的心事,也沉默了下來。
不一會兒,屋外有陣陣腳步聲隱隱傳來,接著就有小丫頭揚聲通稟:「吳媽媽來了」
話音剛落,門口的簾子就被撩了起來,緊接著吳媽媽帶了一個穿著繡絳紫色十樣錦杭綢錦衣的嬤嬤並一個穿寶藍色錦衣的婦人進來。
那嬤嬤看著五十上下的年紀,一頭灰白的頭髮整整齊齊的梳了個圓髻,發間戴了幾朵絨花並一根赤金的簪子,體態微豐,神色溫和。她身後跟著的婦人大概三十五六的年紀,身材高挑,端莊中透著絲幹練。
她們一進來就深蹲了個福禮,口中道:「奴婢齊氏/許氏給二太太請安。」
聽她姓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