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等冬心上了茶,退出去從外面閉上了門,餘姨娘才看著三姑娘,溫聲問她:「姑娘怎麼這個時辰來了?」
三姑娘抿了抿唇,沒有回答,反而問起她:「姨娘怎麼又去正院裡了?母親不是說了不用去請安嗎?」
說著可能意識到自己的語氣有些重,又生硬的解釋:「我如今大了,也討了父親的喜歡。姨娘何必再委屈自己去正院裡伺候。」
餘姨娘聽了心裡有些不自在,勉強笑道:「我本來就是太太的丫環,伺候太太是我的本分,沒什麼委屈不委屈的。」
三姑娘聽了滿臉通紅,嗆聲道:「姨娘為何要自降身份?您伺候了父親這麼些年,又教養我長大,早就是府裡的半個主子了,您何必總是與那些下人們一般比較。」
半個主子?是啊,連親生女兒都覺得她這個姨娘只是半個主子,她又哪裡真敢端了主子的派頭。
三姑娘不知道餘姨娘心裡的自哀,看她不說話,只當她沒有聽進去自己的勸,又道:「您只想著服侍母親,卻不想想父親才是您最需要在意的人。您算算父親已經有多久沒來看您了?
餘姨娘聽這話臉色微紅,神色吶吶,她不欲與女兒再討論這些,勉強笑道:「這些事不是你小孩子家該操心的。」又說起別的:「我聽太太說學裡的韓先生要準備明年的會試,已經辭館了。過了年,太太怕是又要請別的先生進府。姑娘這幾個月多用心溫書,以免日後去了學裡跟不上……」
「姨娘!」三姑娘打斷了餘姨娘的話,只覺得她的一番苦心不被理解:「姨娘只知道催我用功念書,可您看看,誰家這麼大的姑娘是跟著底下的妹妹們讀書的?哪家不是早早的跟著嫡母學管家?」
她想起昨日去林家的情形。同樣是庶出,林大姑娘的夫家是建州府的劉家,劉家老爺現任建州府從四品知府。還有林二姑娘,才不過十歲出頭,就要跟著嫡母管家了。她呢,她已經十三的年紀了,卻還沒接觸過府裡中饋。好不容易相看了親事。卻說的是林家那樣低的門第,相看的還是庶子。
都說女子要高嫁,男子才低娶呢。憑什麼她就要低嫁呢。
想到這些,她心裡止不住的煩悶又急躁。她是庶女,婚事上是指望不上嫡母的,父親平日裡公務繁忙,等閒也見不到面,她能指望的只有姨娘。因此她強壓下心裡的惱怒,耐著性子勸道:「姨娘該把心思都放在父親身上才是,只要姨娘自己立的起來,籠住了父親的心,咱們在府裡的日子才好過。如果父親看重我們,母親礙著父親的面子也會好好為我的親事打算,我嫁的好了,姨娘以後也能過上好日子。」
餘姨娘聽著女兒天真的話語,心裡苦澀難言。
有太太這樣精明的主母,老爺的寵哪裡是那麼容易爭的。
這些年她盡力籌謀,費盡心思才求了太太,讓三姑娘同六姑娘一道念書,就是想讓她多長些見識,明白事理。又在內宅裡時時護著她,醃臢事從不讓她知道,就是怕她小小年紀移了性情。
可到底還是事與願違。
她想到女兒那滿嘴爭心奪寵的話,心裡湧起一陣無力,三姑娘到底是被她這個姨娘連累了。
她閉了閉眼睛,努力壓下心裡的無力,握著三姑娘的手盡力安撫她:「姑娘萬不能再有這樣的心思了。太太是府中主母,這些年對府裡的姑娘們都是一視同仁。自你們小的時候,就請了先生盡心教養,如今你大了,婚事自然有太太為你打算。」頓了頓又道:「之前為你相看的林家哥兒,太太也是告訴了我的,起初我忖著林家的門第根基與咱們家相仿,於你是個好姻緣。只是後來聽了訊息,說你父親明年怕是要回京了,我想著,若是給你定了林家的親事,只怕咱們母女以後再沒有相見之日了,這才求著太太先緩一緩,等回了京城再相看。姑娘萬不能聽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