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者/後來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沈墨道:「你是打算進些胭脂水粉合胰子一起賣?」
「對,不過為了不降低鋪子的檔次,胭脂水粉也不能進便宜貨,我打算年後和範鑫商量聲,羽衣鋪子那邊左右現在連根鳥毛都沒有,也開門做不了生意,不如請他去南方跑一趟,那邊他熟,也大致能知道些胭脂水粉的價格和檔次不至於被騙了,可以都進一些上等貨回來賣。」
沈墨凝眉道:「範鑫他能願意嗎?現在他手裡有銀子,不如自己做些生意。」
周景搖頭,「身在異鄉做生意沒那麼簡單。咱家香腸鋪子之所以可以開的這樣順利,是因為從一開始就攀上了楊捕頭,不管咱們親戚關係是真是假,但楊捕頭罩著咱們總是沒錯。雖然楊捕頭官不大,但縣官不如先管,要是得罪了楊捕頭,日後隔三差五地找點麻煩也是一件鬧心事。不過以楊捕頭的小名頭也就夠罩著小些的生意,所以雖然咱家手裡捏著獨一無二的染布手藝我也不敢做獨一份生意,要搞批發。怕的就是斷了別人財路,楊捕頭一個小小的捕頭保不住咱們。」
「範鑫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雖然手裡現在是有銀子,但並不敢張揚,還要依靠咱們。等想他徹底在柳鎮站穩腳跟,怎麼也要三四年的時間,那會咱們安排跟著範鑫跑貨的人手,也成了。」
「這樣最是完全,只不過跟著跑貨的人要從村裡選還是另招,總之要咱們的心腹才行。」
「這個我在想想,左右現在還沒出正月,鋪子也沒考慮好在哪裡賣。」
菜籽油做成的胰子,摻加了蜂蜜和牛奶的被沈墨留下,純梅花瓣的送給了周譽。周譽對胰子興趣不大,只是好奇怎麼製成的而已,看過就罷了。
轉眼到了初五,王家村竟然來了各地行走的戲班子。
這種戲班子居無定所,走到哪就在哪演出,要是鎮上有富貴的老爺請他們回府上演幾天,他們就算來對了地方。要是沒有富商鄉紳請進府裡演出,就就地落腳,圈一塊地隨便演一演,得幾文賞錢算幾文。
這種各地跑的戲班子往年都在南方演出的多,往北方來的少。北方雖地廣人稀,但前幾十年連年徵戰,導致邊陲地區民不聊生,生靈塗炭。個別太守還有縣令根本不顧下邊百姓的貧苦,一味加重賦稅,苛刻民生,致使整體北方窮於南方,經濟上不去,其他方面自然落後。
而這次韓家班會選擇來北方,完全是因為他們在南方一富商府裡演出時,聽那富商提起柳鎮,還特別講起一位周姓老爺。老班主記得特別清楚,那是當地幾位商賈頭首和名望鄉紳聚在一起閒談,因為都是當地名流商賈,平日裡鼻孔看人,從他們嘴裡說出一位後輩名字,並且讚賞不絕,自認比不上,所以老班主記憶格外深刻。
還記得那位富紳講那位老爺住在柳鎮,姓周,年紀不大,生得龍章鳳姿,風采絕然,為人穩重風度,做生意更是一把好手,總有別人想破腦袋也想不出的奇招,會運營更會造勢。就說那一件千鳥羽衣就賺得盆滿缽滿,賺了別人幾輩子也賺不來的金銀。更說和他學了好招,以後再得什麼奇珍異寶也弄一場聲勢浩大的競拍,不愁賣賺不到金山銀山。
老班主哪裡都是跑,所幸就從南方一路演到了北方。到了柳鎮打聽到那位周姓老爺回鄉下過年了,老班主就來到王家村。
踏在石板路上,看著與周圍不過隔了數裡就截然不同的環境,老班主心底一陣感慨,這位周老爺果真是位宅心仁厚商賈名流,即便富了也不忘本分,給村裡出資修了這麼規整的石板路。即使雪天雨天也不會憋在村裡出不來。
「哦,戲班子?」沈墨倒是來了趣味,「我小時候看過一次,那是跟著我爹去鎮上時看得,表演的是胸口碎大石。那麼一大塊青石,壓在胸口上就能給我壓上不來氣了,可他們還用得有這麼大的一個錘子砸下去,底下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