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偉人曾說,批評和自我批評是優良傳統和作風,能讓人發現問題,取得進步。很多人把批評與自我批評當成人生的圭臬,以此推動人生前行,屹立於生命巔峰,成就自己輝煌的人生,不留滿腔遺憾。
世人總想傲然於世,受人敬仰膜拜。於是想方設法博得別人的認同。有些人從自身入手,不斷提升自己,向目標靠近;有些人從評判者入手,腐蝕或壓制他們,讓標準降低,從而讓達成目標變得簡單。
人性的卑劣總是超出想象,有些人為了利益或者內心想要的東西,可以不顧真實去做傷天害理,甚至違揹人性的事情。究其原因還是利益的誘惑足夠大,產出的收益超過付出的成本,人性就不被遏制。
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越是高位,越想保住既得利益,越不想被別人知道弱點,以免被攻擊而失去高位。因此,怎樣隱藏弱點和保住高位才是最關切的問題,而不是針對弱點的改進和自身能力的提升。
批評,就是就是對某人或某事提出不滿或異議,並希望對方能夠改進或改正。批評針對的是別人的弱點或者不足,即相當於直接打臉別人,即便不是貶低,但在大庭廣眾之下,足以讓人感到丟臉或喪失威信。
批評可以是對他人的行為、思想、觀點等進行評價和指出不足,也可以是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和糾正。批評的本意是促進進步,目的在於幫助他人或自己意識到問題並加以解決,以達到更好的狀態。
然而在實際過程中,一旦批評出現,便容易遭到對手的攻擊,讓曾經佔有的優勢或者高位出現危機,甚至被拉下馬,這是被批評者不願意也不想看到的。因此,批評總是讓人忌諱、反感,甚至抗拒。
比如,在一個公開的大會上,你對領導的錯誤提出了批評,即便不是讓領導承擔責任,但會場的人並不那麼想。他們會認為領導應該為錯誤付出代價,特別是領導的競爭對手,他們會藉機把領導趕下臺。
所以,但凡有點位置的人,都不喜歡聽到別人對他批評的聲音。這種聲音要被壓在萌芽之初,甚至連萌芽都不該有。越是高位的人,越不喜歡聽到批評的聲音,越是壓制批評的聲音,打壓發出聲音的人。
所以,人們看到的是,領導和高位者永遠是沒有錯誤的,並且他們都是生而知之和精通三百六十行的存在。任何東西到他們手裡都是信手拈來,不僅可以做專業技術人員的表率,還可以做世人敬仰的導師。
今天在東面他可以指導這樣,明天在西面他可以建議那樣。領導永遠都是高屋建瓴的存在,無所不通、無所不能,只能仰望和膜拜,不可能有錯誤,也不可能存在被批評的地方。如果有,那就是你的錯誤。
領導或老闆說,要有批評和自我批評的精神和態度,那是真話,但針對的物件不是領導,而是做事的人。那些會議上或會議外批評或指出領導或老闆錯誤的,當面領導或老闆會表揚,認為他實事求是的精神可貴。
然而,提出批評和指出錯誤的人轉眼便會被“委以”各種重任,從大眾眼中消失。或者被人“意外”發現犯了各種錯誤,引起大眾的憤慨和滔天怒火,進而被領導處理或老闆訓誡,然後消失於茫茫紅塵中。
也許有人會說,那是因為沒有遇到胸懷寬廣格局大的領導和老闆。實際上,誰都不能忍受自己的缺點、不足和錯誤暴露在別人眼皮底下,這會讓所有人對他的能力和行為產生質疑,進而影響他的地位。
每個爬的高的人都是經過千辛萬苦才走到那一步的,誰都不想被別人拉下來,然而批評就是把他拉下去的強力工具。面對批評,一旦接受,就表明事情的存在,威信和能力就會受損,位置就岌岌可危。
所以,領導或老闆往往不會讓這樣的事情出現,總是提前做好準備。被批評的只能是別人,膽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