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世間沒有全知全能的人,只要是人,就難免犯錯。即便是聖賢,也保證不了什麼事都能做到萬無一失。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常人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呢?是推卸責任給環境和他人,還是從自身找原因?
然而人性總是如此,遇到問題總覺得是別人的錯誤引起,與自己毫無關係,自己是一個完美無缺,從不犯錯的人。通常,層次越高的人越是內求,層次越低的人越是外求。越是無能的人,越喜歡挑剔別人。
事情做不成功,遇到困難和挫折,或者人際關係處得不好,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把責任都往外推,要反躬自省,多找找自身的原因。做人最忌諱的就是總挑剔別人的錯,不找自己的原因,結果成為孤家寡人。
一個男人發現妻子越來越耳背,經常是一件事問了好幾遍都沒回應。於是,他向醫生求助。醫生告訴他可以多試幾次,由遠而近地提問,最後站在妻子身後提問,這樣就能發現哪個距離是相處的最佳距離。
男人回到家,依次在進門時,向前邁幾大步,妻子的身後問妻子當晚吃什麼?前兩次都沒聽到妻子的回應,只有在妻子身後才聽到妻子的回答。妻子不耐煩地回答他,晚上吃魚,而且已經回答了他三次。
男子此時才明白,原來那個耳背的人不是妻子,是他自己。人就是這樣,發現某個問題的時候,首先不會考慮是自己的問題,而是把這個問題往外推給環境或者其他人,以此說明自己的完美無缺。
一個人在向前的時候,往往會揹著兩個包袱,一個包袱上寫著別人的過失,另一個包袱上寫著自己的過失。很多人都是把寫著別人過失的包袱放在胸前,寫著自己過失的包袱放在背後,這樣就只看到別人的過失了。
於是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他們總是理直氣壯地說,這不是他的問題,是別人的問題,事情與他無關,要找別人才行。有功勞,是他們的努力;有責任,是別人的過失。好處他們要佔有,後果別人去承擔。
怨父母、怨社會、怨環境,總之都是別人的錯,讓他不能高人一等,卻從來沒有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讀書不努力、工作不努力、做事不用心、做人不誠心,遇到問題就甩鍋,所有的錯誤都是別人沒哄著他。
有這麼一句話:“小人無錯,君子常過。”意思是說,小人永遠覺得自己沒有錯,錯的都是別人。君子常常反省自己,找出自己不足的地方。所以,小人總是原地踏步沒有進步;君子反思而步步高昇。
最好的自省,就是凡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強者懂得自我反省,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解決問題。弱者忽視問題,推開責任,抱怨不止。強者知道,強大自己才是問題的解決之道;弱者只知道等待別人解決問題。
事物的本質要麼是內因,要麼是外因。外因不好控制,內因自己能左右。然而現實中,人們總是習慣地掩飾自己的錯誤,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給自己塑造一個完美的形象,卻總是忽略事實的真實存在。
遇到挫折或失敗,如果能虛心檢討自己的問題,實時改正自己缺失的地方,那麼禍患就會遠離,重新崛起也不遙遠。一切諸果,皆從因起。毀掉一個人的,正是因為他妄自尊大、自以為是,不知道自省。
魯迅說:“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後更多的是更無情面地解剖我自己。”學會自省的人,才會凡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一味地去責備別人。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認清自己,駕馭自己的人生軌跡。
古人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處世就要時時保持警醒,反省自己,才能時刻保持清醒,不犯糊塗。又說,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只有懂得了反省自己,才能擯棄憤世嫉俗之心,撫平生命的浮躁。
這世間每個人都會犯錯,別人的錯誤你無法改變,自己的問題卻可以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