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人活一生,便是慾望充斥的一生。慾望促使人進步,慾望也使人傷感憔悴。隨著人性的覺醒,越來越多的人在尋求對慾望控制的擺脫。面對日益增大的生活壓力,渴望找到一片淨土和支撐人生的信念。
與繁華世界相比,短暫的人生達不到慾望的目標。在慾望的鞭策和嘲諷下,人容易失去自我,陷入悲哀的自怨自艾中。面對雲捲雲舒的淡然,也保持不了一顆去留無意的心,只有不斷的哀傷和顧影自憐。
人生修行,應該以什麼樣的心,去面對人生的所有際遇,從而能面對花開花落的泰然。慾望與人生相伴,並無對錯,只有自己的把握。就像天邊的雲和庭院的花,它一直在那,而你的態度,決定你的人生。
人生修行,不是重物,而是重心。慾望是追求的外物,放下拿起是你的心。能不能把自己從外物中抽離出來,就看自己的修行。正如莊子說的,物物而不物與物。人是要利用外物,而不是被外物控制。
如果不能以己心控制己欲,那必將陷入慾望之海不可自拔,被慾望的貓膩捉弄,成為慾望屠刀下的羔羊。修行即是煉心,瞭解慾望的真諦,不被慾望矇騙而誤入歧途,不被自我生出的魔障困擾了情智。
人生被慾望所困,便會生出魔障,忘記人生的目的不僅僅是對慾望的追逐,更有人生存在的價值和生存的快樂。慾望是一柄雙刃劍,用好了,讓人生的價值的存在變得有意義;用差了,就成為最大的魔障。
人生修行,便是與慾望的爭鬥,如何不被慾望控制,引導慾望去完善人生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人生存在,本就是性與名的交織。想要真正擺脫慾望的誘惑和控制,就要從生活中做減法,讓內心變得簡單。
首先,便是要去除是非之念。凡塵的紛紛擾擾無非就是名利作祟,人性的慾望便是貪婪和佔有。因為慾望的存在,貪求過程中就難免起紛爭、生嫌隙、論是非,而這正是人生路上慾望帶來的魔障。
利是生存的目的,也是存在的基礎。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眾生萬相,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並沒有一定的標準。為己生存,不傷人,哪怕奪利很多,也不是惡。利,本身沒有善惡。
不能把一切不合自己價值觀的事物定義為惡,然後進行道德上的評判和譴責。為生存而搏利,本就無可厚非。每個人的位置和角度都不同,不能以你的是非之念,去定義別人的對錯,而忽略事實的存在。
小貓因為攻擊小孩被大人失手打死,你不能因為小貓很可愛,就忽略事實而無端指責大人的過錯。人生與其盲目費力去評價別人的是非,不如睜眼看清世界真相,多思考自己的德行,少指責他人過錯。
其次,便是要去除分別之心。世間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葉子,人和人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或身份、或地位、或職業、或能力,如果總認為自己高人一等,芸芸眾生需要仰視他,這便是忘記了生命的初衷。
莊子說,世上沒有絕對的高低貴賤,一切不過是人們自我的價值判斷。高低貴賤只是人為的定義,生命逝去對誰都一樣。福禍相依,長短相形,你越是糾結於無中生有的定義,越會被真實所制約。
人之所以會對不同的存在產生分別,仍然是自以為是的是非觀念所定義。人生的終極意義並不在於個體的差別,而是去洞明存在的意義。萬物從虛無而生,迴歸虛無而死,其本身並沒有什麼分別。
最後,便是去除執念之妄。存在即是慾望,慾望也是存在的基石。為生存而存在,是存在的執念。對慾望的追逐,同樣是存在的執念。執念是一種魔障,容易讓人深陷慾望之海不可自拔。
一味沉迷於慾望的執念中,便會失去本性,忘記存在的目的是什麼。所謂“一念天堂,一念地獄”,所有執念,都是自己的魔障,讓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