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頁 (第1/2頁)
盧貝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陳昌黎一見此書,也稱讚書中所寫的節婦忠貞,又把書進獻給了中宮。
結果這一進獻,可就捅破了天了!
閹黨門下的翰林院修纂隆清淑上奏陛下,言陳氏有為世家著書立德的罔侫之心:有皇后手中的《貞女傳》為證,《貞女傳》中有節婦十七人,且這十七人都是高官貴族之女,竟然均能在陳氏世家中 找出原型,一一對應得上,有識之士自然能辨別的出。
隆清淑自稱自己早早就發現了,只是未敢上報,現如今知道皇后手中也有一本《貞女傳》,他又如何敢隱瞞萬歲呢?
禁內內侍遞過來話,說萬歲看了這本摺子,沉默良久,招來司禮監大太監季盛,二人在宮中密談良久。
自古以來,史書是由史家記載,尤其是當朝的正史,皇上的意思便是史家的意思。
只聽說過皇族讓史官記下本姓家族的事跡,以求能代代流傳,沒聽說過哪家大臣為自己立書作傳的!
一個臣子敢懷有這樣的心思,他到底想做些什麼?
陳皇后聽聞此事,在坤寧宮哭死過去,醒來便一直往養心殿跑,卻是連萬歲的一面都沒見到。
更可氣的是,季盛門下的閹黨們像是早就料到了一般,紛紛上書萬歲,極盡陰陽怪氣之能事:隆清淑此人就是個酸儒,陳家已經有了一位太子,再等等這天下可不就是太子的了,到時候他想怎麼寫自己的母家就怎麼寫自己的母家,哪裡還用使這些陰招?
一定是隆清淑這直娘賊考據太深,萬歲不要輕信,以免傷了陳老學士的一片苦心啊!
因而《貞女傳》這一書在朝堂上是掀起了軒然大波,眾人紛紛談論陳皇后、談論隆清淑與陳閹之爭。至於那位名叫樂浪樓主的作者,瞎,那不就是個被閹黨抓住了借題發揮的可憐人麼!倒是無人在意了。
皇城森森,此時已是傍晚,夕陽西下,還有些許餘燼在地平線散發著微弱的光芒。
曲折幽深的大殿內早早點起了燭火,殿內似有異香裊裊盤旋,一道中年男子的聲音打破了此時的平靜,他似是有些疲倦,低聲道:「伴伴,把燭火熄上一些吧,莫要讓它那麼亮。」
一個笑眯眯的圓臉內侍上前去,用剪刀輕輕地剪短了一些燭芯,「燭光暗,萬歲再批一會子的摺子便歇息吧,免得看壞了眼睛。」
元朔帝坐在榻上,低低地咳了咳,看著搖曳的燭光喃喃道:「暗一些好啊,暗一些便能多用點時日 還能省下幾兩的燈油錢。」
季盛的手微微一頓,隨即又恢復了正常,放下燭剪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他的身旁,笑著說:「萬歲您可說的,咱們內庫裡還缺您那幾兩的燈油錢使麼?」
季盛的視線低斂,陛下此話,已有喪志 大為不詳。
元朔帝的嘴唇發汙,似是比三月前的氣色還差了一些,他淡淡一笑,道:「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啊,朕自己如若都不省下那幾兩銀子,那百官呢,天下呢?浪費的銀子就不止萬萬兩了。」
季盛肅容道:「萬歲說的是。」
「伴伴,你說朕的元子趙徹, 」他的話鋒一轉,像是一位與朋友嘮家常的父親一般,有些疑惑地說,「朕自認為對得起陳家,當時奪嫡之亂,陳家助我一臂之力,我成事之後,潑天的榮華富貴也都是給了,徹兒這樣的身體 我便瞞住了天下人,也是讓他做了太子。」
「只是 他們怎麼還不滿足呢?」元朔帝嘆息一聲,「陳家,還想要什麼呢?只有這天下都給姓了陳,他們才滿足麼?」
「萬歲,老奴聽聞在民間有這樣一首民歌,名叫十不足,」季盛繼續微笑著說,「雖說語言粗鄙,但在山野中仍有些真理異趣。」
「哦?」元朔帝頗感興趣地說,「伴伴來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