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題一出,倒是讓方堯小小的驚訝了一上,他本以為穆鴻林會跟他辯難。所謂辯難,就是擷取書中某一段言論,進行質問和論證。
但沒想到,穆鴻林年紀不大,竟然問了一個頗為實際的問題。而且這個問題,看似簡單,答案明瞭。但人家是來發難的,怎麼會問這麼簡單的問題?
這裡面不會有坑吧?
方堯決定迂迴一下,「這個問題乃是當朝官員才應考慮的問題,鴻林小小年紀,想多了難免有清談之嫌啊。」
這話一出品,穆鼎微微皺眉,就連穆鴻嶺也心裡不悅,自家弟弟向你誠心請教,你去上來就說人家有清談之嫌,實在是讓人討厭。
穆鴻嶺當即開口道:「方兄此言差矣,我輩讀書人,都是有志於功名、力求日後入朝為官之人,鴻林也是如此。既然有志向,提前想想也沒什麼不好。再者,父親乃是當朝宰相,有他在,又怎麼會養成清談的習慣?方兄也可以把心裡所想說出來,好讓讓父親品評一二。」
穆鼎點點頭,「鴻林這個問題問的好,不只方賢侄,鴻嶺你也要認真思考。」
方堯一聽,得,這下肯定要答了。當下思索一番,「我朝有制,賑災粥須立筷不倒,若有違者,當斬。」
「是以,」方堯轉向穆鼎,「小侄認為,若此事發生,應當先將主事官員斬首,而且要當著百姓的面斬,這樣才能維護朝廷的法度,也給災民以信心。」
穆鼎捻著鬍子,面無表情,既不點頭,也不搖頭。
穆鴻嶺聽完方堯所答,深深地皺起了眉頭。晚宴之前,他為了方堯提親之事,還頂撞了父親。如今卻有些後悔。
這方堯看似滿腹經綸、學富五車的樣子,哪知一開口就露了餡,言談空洞無物,滿口都是大道理,十足十的誇誇其談之輩。
這樣的人穆鴻嶺並不陌生,書院裡許多人如此,還自認為有經世濟國之能。
「父親,孩兒有不同之看法。」
「講。」
「孩兒覺得,粥裡浮筷,又有摻有米糠,雖然不合律法,但事情已經發生,應當首先徹查存糧與災民的多少,後續的糧食還有多久抵達。」
「若災民太多,糖食太少,貿然實施標準,可能那一頓吃飽了,未來卻要餓很多天。這同樣不是合格的賑災。」
方堯見穆鴻嶺反駁自己,心中不服,「糧食若不夠,那必是有官員貪汙、中飽私囊,只要殺一儆百,就可讓他們吐出糧食。」
「殺一的確可以儆百,但卻未必都是當任的官員貪汙。」穆鴻嶺看到方堯要反駁,擺擺手,「咱們先假設是當任官員貪汙。那麼賑災的米糧是在何處貪汙的,一般來說,賑災糧都是層層盤剝,而不是統一運到當地再行瓜分。」
「那麼勢必就有糧食被扣於半路,就算殺一儆百,貪汙的官員們願意吐出糧食,這些糧食也是需要時間運輸。運糧這段時間,若當地無糧,災民一樣要挨餓。」
「其次,還要防著運輸途中有災民哄搶。雖然哄搶糧食被抓到就是殺頭的罪名,可是餓死也同樣是死。因此每到災年,都會發生一些災民哄搶的事件。為了防止哄搶,就要多派兵丁守護,這同樣增加了糧食的消耗。」
「這也是我認為糧食不夠,不見得都是當任的官員貪汙的結果。有的可能是上層貪汙,到了下層官員手裡無糧,自然做不到立筷不倒,甚至要摻米糠。」
「還有時,糧食不夠的原因,是因為災民流動,比如鴻林提到的元慶四年的災荒,陽水縣縣令面對大批從其他各處湧來的災民,手中糧食不夠,無奈以米糠摻之,以求養活更多人。結果卻被以米粥浮筷罪名所殺。」
「雖然陽水縣縣令最後得以昭雪,但到底人是死了。朝廷就此失去了一位好的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