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滄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次日,鄧源夾著那副未完的《渭水清風圖》,敲開了歸家的大門。
歸莊來開的門,見了鄧源,先低聲道:“我姐在偏院。”
鄧源也壓低聲音:“我是來拜訪歸老伯的。”
歸莊給了他一個“我懂”的表情,然後回頭喊了一聲:“父親,是後院的鄧兄長來了。”
正房窗內傳出一個聲音:“請進。”
鄧源便老實不客氣地邁步進去。
走到院子中間的時候,用餘光向偏院瞥了一眼,果然看到一個白衣身影在那邊比比劃劃,想是歸雨寧在練習觀音大士的儀態,不由得輕笑一聲。
進客廳前,鄧源停了一下腳步,深吸了一口。
再邁步,看到了窗下仍在執筆沉思的歸昌世。
這位被稱為崑山三才子之一的詩人、書畫家,身材如鄧源預先設想的那般清瘦,身量不高,穿一襲半舊淺灰道袍。頜下留著幾縷長鬚,頭髮隨意地挽了個牛心髻,插著一根烏木簪子。雖然已經是五十多歲的人了,但眼睛依舊很亮很有神。
鄧源深深一躬:“歸老伯好,晚生鄧源有禮了。”
歸昌世放下筆,笑道:“聽雨寧提過你多次了,只是我一向疏懶,不曾拜會。”
鄧源忙道:“原是該晚生先來拜見的。”
歸昌世走過來,讓鄧源在窗邊的凳子上坐了:“聽莊兒說,你不光學問好,而且對詩畫都有造詣?”
鄧源心頭又是一緊:“不敢說造詣,其實晚生自己是不會作畫的,只是看過幾幅古人畫作,在歸莊賢弟跟前信口雌黃罷了。”
歸昌世“哦”了一聲:“不作畫,卻有見地,也是難得。”又問:“作詩麼?”
鄧源心一橫,大言不慚道:“也胡亂寫過幾首。”
歸昌世道:“若有手稿,可拿來我看。”
這是提攜晚輩之意,鄧源謝了,又將手中的畫軸雙手遞給歸昌世:“這幅《渭水清風》,晚生先行奉還。”
歸昌世雙眉微皺:“怎麼,不喜歡?”
鄧源道:“畫得極好,但依晚生拙見,似乎缺些東西,想請老伯補齊之後,晚生再收藏起來。”
“缺什麼?”歸昌世來了興致。
鄧源將畫軸在桌上攤開,露出畫中的松石:“松下有石,本是常見的景緻。但晚生久在山中,知道一塊石頭若是這般形狀,定然是立不住的。因此晚生斗膽揣測,這石頭還缺幾筆。”
歸昌世意外地盯著鄧源看了半晌,忽然哈哈大笑:“好,好,好!”連說三個“好”字,又叫歸莊“看茶”。
鄧源心裡一陣輕鬆。
方才歸昌世直接讓自己坐下聊畫,既沒有客套也沒有讓茶,本以為是他不拘小節,誰知竟也是在抻量這小夥子夠不夠資格喝這一杯茶。
“這幅畫,是我早幾年一時興起畫的。畫完之後,也覺得不對。後來才想明白,山石畫得頭重腳輕,既不寫實,也於佈局有礙。可再想改時,卻又不知如何下筆。”
鄧源明白:“一幅畫畫到八九分,章法已成,多添一筆都顯突兀。”
“正是。所以這幅畫便耽擱了下來,從未在人前展示。既然你也看了出來,我便多花些功夫,改出來送你。”
鄧源起身:“多謝老伯抬愛。”
歸莊奉茶之後,就勢在一旁坐了下來,靜靜地看著鄧源裝逼。
歸昌世顯然心情很好,提到自己和一幫同道結成畫社,時常聚會,地點就在城外的玉山鎮。鄧源若是有暇,不嫌老頭子們絮叨,也可以常來敘談。
這便老頭兒是對鄧源生出一絲知己之感了。
可鄧源暗想,就自己肚子裡那點玩意兒,時間一長必然露餡,更不用說要在大庭廣眾之下展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