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趙王好謀算 (第1/2頁)
長安春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朱高煦想了一會,突然靈機一動,此時不就是好機會嗎,此時不提何時提?
朱高煦跨前一步,大聲說:“陛下不必傷懷,您夙夜憂勞,勤勞國事,古往今來的聖君未有能及陛下者。”
朱棣一向最不喜歡聽臣子拍馬屁,但今日一反常態,誇起了朱高煦:“你還是有良心的,聽得出來,這些話也是你肺腑之言。”
朱高煦心中一喜,有門,但他卻不動聲色接著說:“捐監實乃利國利民的良政,胡儼一介腐儒,豈能領會陛下的深謀遠慮,北征大業,關係到我大明基業萬年……”
朱高煦話沒說完,突然身後有人接話:“漢王殿下所言甚是,臣也有一言。”
眾人一看,正是戶部尚書夏原吉。
“說。”朱棣回身坐下,臉色已恢復了平靜。
夏原吉接著說:“如今戶部府庫空虛,捐監的糧食正可填補軍糧短缺,但若是捐監的糧食由戶部收項,再劃入兵部賬上,這中間又憑空多出許多賬目……”
眾人立即就聽明白了,夏原吉要說的是捐監糧食具體怎麼收,怎麼用的問題。
正常各地的田賦收糧,自然是入戶部賬上的,糧食收入戶部官倉,這是毫無疑義的。
但這次收糧與歷來收田賦不同,收上來的糧食就是專門要做軍糧的,如果直接入戶部的賬吧,以後又涉及到戶部和兵部對賬銷賬,如果直接劃到兵部的賬上,兵部又沒有糧倉和相應支應賬目。
朱棣已聽出夏原吉的意思,不是要反對捐監,而是要說糧食該怎麼收怎麼用的問題:“你有什麼想法,就直接說吧。”
夏原吉侃侃而言:“臣的意思是,捐監收上來的糧,索性戶部不入賬,朝廷劃出專倉,專收捐監糧食,義民所捐直接進入專倉,建立專賬,專收專用,這樣既免去戶部兵部入賬出賬的繁瑣公文手續,也能杜絕……咳咳,杜絕中間往來的損耗……咳咳,還有城狐社鼠的非分之想。”
他雖說的含蓄,但眾人也都聽懂了,這是防著有人從中剋扣這些糧食。
金幼孜品咂著夏原吉的話,不覺暗中佩服,不愧是大明好賬房,這才是老城謀國之臣,別人還在糾結要不要乾的時候,他已經想到了該怎麼管理這麼多的糧食,這老貨比胡儼那腐儒強多了,是個幹實事的人,難怪皇帝愛重,這麼多年一直視其為股肱之臣。
金幼孜雖常年在內閣顧問政務,但畢竟也曾是從基層做起來的,深知下頭那些官吏的黑心手段,戶部和兵部基層的齷齪官們,死老鼠還要榨出油來,真收上來幾萬幾十萬石糧食,三入兩出,層層報賬,平銷對賬,賬目幾經過手銷抵,再報些損耗黴爛,最後能有六七成能運到前線就算不錯了,結果就是朝廷放棄臉面收上了的軍糧,最後反倒養肥餵飽了那些不要臉的貪官。
夏原吉的諫言,才是金玉良言,才是皇帝真想聽的,才是查缺補漏。
朱棣頻頻點頭,面露讚賞之色:“有道理,下面的事,朕大略是有所耳聞的,戶部兵部的官老爺們,怕是沒幾個乾淨的,你這個建議很好,這些糧不過他們的手,就免得被那些齷齪黑心不要臉的官盤剝扒皮了。好在這一點太子早想到了,太子舉薦詹事府右清紀郎于謙專收專辦,太子已經給他打過包票了。”
朱高煦本想抓住機會收回自己捐出的五萬貫,沒想到半路突然殺出夏原吉,打斷了自己的話,要命的事夏原吉說的還是糧食收儲出入賬的正事,又沒法打斷,夏原吉剛說完,皇帝竟又提出由於謙專辦。
這煩心事真是一件接著一件,正琢磨該怎麼開口時,身後的趙王突然站了出來。
趙王朱高燧躬身說道:“兒臣有一言。于謙此人,學術純正,剛正不阿,敢言善斷,是個難得的人才,而且此人心繫朝廷社稷,當大大獎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