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周王就是榜樣 (第1/2頁)
長安春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眾臣揣度著皇帝的心思,沒有一個主動站出來議周王的罪,皇帝態度曖昧,現在貿然站出來,多半要碰一鼻子灰。
朱棣見沒人說話,冷冷說:“怎麼,都沒話說嗎?平日裡個個不都一肚子道理嗎?什麼藩王權重,妨礙朝廷施政,干礙社稷。”
“既然你們都不說,那朕就說兩句,太祖皇帝分封藩王時,本意是讓藩王成為朝廷和天子的屏障,分鎮各處,天下一旦有事,藩王與京師呼應,呈拱衛天子、安定社稷之勢……”
“但時移世易,太祖的設想雖是好的,但他老人家哪裡能料到子孫如此不肖,龍生九子,九子不同,哪裡個個就成才呢,既然都不成才,不能成為天子屏障,那分封藩王也就事與願違了。”
眾人聽到這裡,心裡似乎明白了什麼,看來刀子就要落下了。
但朱棣突然話鋒一轉:“這些藩王雖不肖,但他們都是朕的骨肉兄弟,朕以仁德治天下,難道連兄弟也容不下?”
至此,皇帝的態度算是說明白了,皇帝要削藩,但也不是要趕盡殺絕,所以皇帝沒有揪著謀反的事不放,過河不用橋了,那個告密者也就沒用了。
剩下的,大殿上的諸位人精也都知道該怎麼辦了,皇帝的指點到此為止了,不能把話都說完,有些話,身為臣子的,該站出來的時候,還是要主動站出來說,為君分憂嘛,不給皇帝搭個臺階,皇帝沒法下臺。
朱高熾突然想到幾天前進宮時的情形,當時皇帝說了一句“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
結合今日皇帝的態度,此刻他已心中雪亮,皇帝是要處置周王沒錯,卻不是要他的命,大略是給周王好好放放血,然後重重申斥一番,順便奪了藩王的兵權,甚至不排除皇帝有意拿周王做法,給其他藩王樹個榜樣,然後其他藩王依周王的成例處置……
想到這裡,朱高熾已然有了主意,當此關鍵時刻,正是自己挺身而出替君父分憂的時候,機會難得。
朱高熾跨前一步,底氣十足的說:“陛下,兒臣有話說,周王雖有諸多不法事蹟,但他畢竟是太祖高皇帝的骨血,古有八議之例,議親,議故,議賢,議能,議功,議貴,議勤,議賓。陛下以德服人,周王可循八議之法,議親、議貴,兒臣想為周王求個情,請陛下從輕處置,削掉周王護衛,再削去其半數封邑,以示懲戒,同時朝廷明召天下,宣講天子照扶諸王的圈圈心意,和警戒諸王守法教誨之心,以宣天子仁德之心,以正朝廷朗朗正氣。”
永樂皇帝不愧為英君明主,歷來從諫如流,聽了太子的諫言,滿意頻頻點頭,“好,說的好,你能時時處處以仁德為念,體會朕以德治天下之意,可見你的聖賢書讀的好,東宮的經筵師傅講的好,你的辦法好,既維護了朝廷法度,又顧及了骨肉親情,情理法都兼顧了,太子的說法,你們覺得如何?”
皇帝都誇成這樣了,其他人哪個還不知趣?
尚書和大學士們個個都是精明人,都早看出了端倪,你們爺倆一個紅臉一個白臉,這出戏唱的,周王被玩弄於股掌,回頭還得感謝太子幫他君前求情,謝天子隆恩饒他不死。
就這樣,皇帝收拾了周王,當然也就給其他藩王立了榜樣。
眾臣紛紛稱善,趕緊順著皇帝和太子的話往下說,什麼皇帝以仁德治國,社稷為先,又能顧全天家骨肉,實是天下之幸,天家之幸,又稱讚太子寬仁,處處寬以待人,是國家之福。
總之,大殿之上,一時是虛詞與套話齊飛,阿諛同馬屁共舞。
既然統一了思想,朱棣輕咳了兩聲,然後斟酌著說:“既然大家都替周王求情,那朕就從善如流,從輕發落他,既不殺他頭,也不奪他的王爵,但也要稍有懲戒,否則不足以警示後人,這樣吧,削去周王的三護衛,收歸朝廷,至於削減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