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翰林院的寧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翻了翻海軍方面的資料,發現有兩型老舊的掃雷艦和佈雷艦差不多到了快退役的時候了。”周長風翻開旁邊的一本書,指著其中一頁說道:“改一改,剛好能讓她們發揮一下餘熱嘛。”
他構想的兩型火力支援艦的火力配置均為艦炮與火箭炮,前者用於直瞄支援、後者用於間瞄支援。
“你倒是思慮周全,很會省錢省力。”嚴辰武的語氣很平淡。
“這可不叫‘省’,這應該叫‘不浪費’。”
“我認為你的構想很好,足以新建一型專門的支援艦。”
周長風笑了笑,轉而正色道:“總體戰講的是如何最大化、更高效的統籌利用資源,我們不比不了美國財大氣粗,人家的船塢可比咱們多得多,與其開工新造這玩意,不如多造些護衛艦為運輸船護航。”
護衛艦亦或是護航驅逐艦的排水量不大,通常是千噸左右,而一艘登陸火力支援艦也差不多,但後者本質就是“艦炮與火箭炮運載船”,造新的就顯得有些浪費產能了。
周長風口中的“護衛艦”引起了嚴辰武的興趣,他饒有興致地問道:“你所謂的護衛艦是什麼?純粹以護航為主要任務的艦船?”
啊哈?
他的問題反而讓周長風愣了一下,旋即才反應過來,這年頭還沒有護衛艦這玩意。
“是的,專用於護航、反潛的千噸級戰艦。”
歐戰期間,受“無限制潛艇戰”的威脅,美國人注意到意識到需要一型專業的船隊護航艦船,於是設計出了美國一種反潛炮艦;而後在大戰前夕,一位海軍中校提交了一份報告,建議建造一種“介於獵潛艇和大型驅逐艦之間”的中間型艦艇,引起海軍方面的高度重視。
大明海軍雖然對潛艇的威脅不乏關注,獵潛艇的數量並不少,然而在“是否建造千噸級輔助艦”這方面處於辯論不休的狀態。
贊成的一方認為的確有必要建造一型特化的反潛輔助艦,能大大提高己方運輸船隊的安全;反對的一方認為這玩意高不成低不就,論便宜比不了獵潛艇、論效能比不了驅逐艦,划不來。
“肯定需要‘護航驅逐艦’的,獵潛艇噸位小,幾百噸的玩意不適應遠洋航行,而驅逐艦這種近兩千噸的,用來幹護航的任務又有點浪費,所以一千噸級別的船專門幹這個,否則肯定會被敵軍潛艇搞得焦頭爛額。”周長風如是說道。
他與嚴辰武就此討論了一會兒,約莫兩盞茶的工夫才算告終。
說心裡話,周長風覺著嚴辰武這個人雖然軍事素養不錯,但是骨子裡不喜和人親近。儘管表面上看不出高高在上,然而稍一接觸就能從言談舉止中感受到那時有時無的傲慢。
與這種人共事會很不自在,所幸他跟自己不在一個單位。
待嚴辰武離開之後,周長風便繼續完善和細化起了他的草稿。
可以說登陸火力支援艦的精髓就在於它搭載的大量火箭炮——在短時間內向灘頭目標傾瀉大量火力,取得完全壓制,而火箭炮是少數能達成此效果的兵器。
論使用多管火箭炮,恐怕實際上再無任何一支軍隊比明軍更喜歡、運用之的歷史更久遠了。
一窩蜂、百虎齊奔等等都可以視作現代多管火箭炮的古代雛形,戚繼光對火箭的評價甚高——「夫火箭亦水陸利器,其功不在鳥銃下」。
隆慶年間,鑑於傳統的紙筒火箭威力不足,閩粵水師上疏建言,提議以後均改用鐵筒火箭,但沒有推而廣之。
後明世祖在這方面走得更遠,他麾下的兵馬不僅大規模應用了鐵筒火箭,同時還量產了威力更大的硝糖火藥,由於外觀的緣故,人們將之稱為“灰藥”。
此即所謂的“一硫二硝三木炭、加勺白糖大伊萬”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