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翰林院的寧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作為後明的最高軍事指揮機構,大都督府的組織架構其實一直沒有太大的變化。
大都督府始創於洪武年間,然而存在的時間不長,洪武十三年,朱元璋為了分散兵權,避免“權臣握兵之害”,改大都督府為前、後、左、右、中五軍都督府。
不過後明世祖又將之改回去了,這是為了提高指揮效率,復設了經過全新設計的大都督府,除司務廳之外,改設兵令、兵裝、兵情、兵務四個處。
兵令處負責制定作戰計劃與戰役指揮;兵裝處負責兵器裝備的輸送與補給;兵情處負責情報、通訊、軍郵等事;兵務處負責內部勤務和戰時的行政事宜。
可以說在明末清初大混戰的年代,如此組建的參謀指揮機構部門齊全,分工明確,基本具備近現代總參謀部的框架,可謂超前。它以相當高的效率成功組織了一次次或大或小的戰役,為世祖皇帝平定天下做出了顯著貢獻。
當然,近幾十年以來它也不乏變動,比如改設陸海空三處,以及參謀處等等,但核心框架基本沒變。
而現在,置身其中的周長風幾人正在翻閱著一疊疊的地形特徵和水文特徵的卷宗,同時寫寫畫畫,商討著具體的戰役部署和戰術規劃。
儘管他不樂意在私下跟嚴辰武相處,然而正事就是正事,容不得私情,於是他倆在幾個小時的時間裡完成了具體的部署,並三次修改進攻計劃。
中午,在簡簡單單吃了一碗麵過後,二人敲定了計劃,然後迅速完成了戰術方略圖的繪製。
這一次兵棋推演的形式有些特殊,扮演兩軍的指揮官不直接接觸沙盤,而是分坐在這大廳堂對角的角落,並以屏風遮擋。
雙方只能看各自手中的地圖,下達的命令和獲悉的戰況變化全都要依靠人力傳達;沙盤上的具體操作,以及戰力、損失、進展則由參謀們進行計算。
未時一刻,推演正式開始。
位於大廳堂西南角的周長風與嚴辰武二人坐在一個放有地圖的小桌子旁,開始根據預訂計劃實施進攻。
他們的命令下達以後,一名士兵便繞出屏風,走到中間的沙盤告訴那兒的參謀們,後者便開始依照複雜的戰力計算公式進行計算,同時根據情況新增一些奇怪的係數。
接下來,在完成計算和評定以後,戰況也由口述的形式反饋給攻守雙方的扮演者。
“集結兩個重型野戰炮旅和一個攻城炮旅進行大規模炮擊,空軍一個轟炸機聯隊對重點目標進行反覆空襲。”
“四號、九號、十號炮臺判定被毀,防禦火力基數減三。”
“通訊線路判定被毀,改用備份通訊線路,戰鬥效率減十個百分點;乙字地域預設工事判定毀壞七成……”
“十六時三十分,陸戰一團一營與二營在輸送過程中,遭敵炮臺火力急襲,判定戰損三成,士氣減二,戰鬥效率減至五成半。”
“二十三時整,陸戰二團二營於島東悄然登陸,被敵之警戒聽音器察覺,判定奇襲無效……”
“五時整,陸戰一團浮游戰車隊二成迷航失散,餘者遭敵戰防炮火力打擊,可用車輛不足三成,判定失去戰力。”
不過,經過加權的戰力和戰況資料似乎有些奇怪?
這段時間頗為風光的周長風此刻眉頭緊鎖,而一向傲然自矜的嚴辰武也是滿頭黑線的模樣。
後者伸手扯了扯領口,忍不住從屏風後走了出來,然後惱火道:“前輩!這是怎麼評定的?敵軍這是能未卜先知嗎?樣樣都能料到?炮彈跟長了眼睛一樣!”
推演尚未結束,正在激戰之時,可不但嚴辰武忿忿不平,就連穿越前體驗過跟“外星人”打仗周長風也相當不滿意。
戰術上重視敵人、料敵從寬這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