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頁 (第1/2頁)
執筆畫青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40章
豐朝立國以來, 科舉並非唯一進入仕途的途徑,這國子監便是另一條途徑。
國子監的監生在畢業後,可以透過考核或者舉薦進入朝堂, 只是擔任的官職不高,而且也沒有科舉入仕的官員根正苗紅, 升官前途不大。
但是對於那些有父輩蔭護, 就想混吃等死的人來說, 國子監正適合他們,在裡面讀兩到三年書, 出來混個閒職, 不影響他們吃喝玩樂,還可以領著朝廷俸祿,何樂而不為。
這也是貢監瞧不上蔭監的原因, 他們的志向不同, 有如此好的家庭背景,卻不知努力,怎能不讓人唾棄。
國子監對於溫續文,目前來說有兩個好處。
第一,縣學和府學的先生學識有限, 國子監的各位博士皆是博學多才之人, 對他幫助更大。
第二,便是監生可以直接參加鄉試, 不需考核。
朝廷有規定,縣學和府學的生員若想參加鄉試,必須參加在鄉試前一年舉辦的科試, 科試成績同樣分為六等, 只有考中頭等和二等的生員才有資格參加鄉試。
但國子監的監生不一樣, 他們不需要考核,直接就可以參加鄉試。
而且不僅是貢監,那些沒有功名在身的附監和蔭監也可以參加,這便是國子監監生的特權。
只是他們很少有人會真的利用這個特權,畢竟科舉考試可沒人給他們開後門,都知道考不中誰願意去嘗試。
第二個好處對溫續文作用不大,他要是連科試考核都過不了,鄉試肯定也中不了,他看中的是國子監的博士,那些可都是名師。
一個多月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溫續文在路上,偶爾和李司祈聊天,大多數時候都在讀書,倒是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
待他看到盛京綿延千里,高大厚實的城牆,才恍然:原來他們已經到了盛京。
馬車剛到城門口,就被攔了下來,原因是後面那幾輛裝貨物的馬車需要檢查。
進城是有城門稅的,但這只是針對商人,普通百姓並不需要交。
溫續文和李司祈把朝廷給他們發的國子監錄取通知書給城門的守衛一看,馬上就被放行了。
順利進入盛京,溫續文看著熙熙攘攘的人群,暗嘆原來這就是國都,果真不凡,不論是繁華程度還是建築規格都不是興元府可以比的。
溫續文和李司祈都沒來過盛京,等剛才的興奮勁兒一過去,兩人就迷茫了,看著熱熱鬧鬧的街道,一時之間不知道該往哪裡走。
不是說有人會接他們嗎,人呢?
下一刻,一個矮胖的中年男人仔細打量了他們幾眼,走上前來,小心詢問道:「請問兩位公子可是李公子和溫公子?」
溫續文一聽就知道,這應該就是李成業說得會接應他們的人。
「正是,敢問閣下便是舅舅派來接我們的?」
中年男人見沒認錯人,連忙恭敬道:「表姑爺折煞小的,叫小的老吳就成,小的得老爺信任,在這裡幫老爺看院子兩位少爺舟車勞頓,定然勞累,還請隨小的移步去住處歇息。」
溫續文點頭,「儘管頭前帶路。」
李家的宅子離城門口不近,馬車又走了小半個時辰才到,確實是個小宅子,只有兩進,聽說是兩年前才買的。
溫續文估計這是李成業專門買給李司祈的,讓他在國子監讀書的時候,有個落腳的地方,又不是常住,就沒有買太大。
兩人路過一道門,走進後院,趕了一個多月的路確實累了,走進老吳早就安排好的院落,溫續文把收拾行李的事交給何順和張智,他自己走進房間,舒舒服服地開始睡覺。
去國子監報導的事不急,還有十天,國子監才會開